Q | A |
---|---|
Q1:背景高? | A1:抗体浓度过高,建议客户降低一抗和二抗的稀释倍数。 |
A2:一抗或二抗的非特异性结合。 | |
A3:活性位点封闭不彻底。建议更换封闭液,延长封闭时间。 | |
A4:膜清洗不彻底。建议延长洗膜时间。 | |
A5:抗体质量问题。 | |
A6:缓冲液污染。建议重新配置洗液、封闭液、一抗稀释液、二抗稀释液等。 | |
Q:不均匀黑点? | A1:转膜过程中,胶和膜之间存在气泡 |
A2:实验相关容器、耗材污染 | |
A3:膜激活不完全、不均 | |
A4:不正确结合导致封闭液聚集 | |
A5:与载膜托盘反应 | |
Q:条带问题1:条带不平? | A1:凝胶不均匀。 |
A2:局部跑胶电压过高。 | |
A3:样本中有高盐。 | |
Q:条带问题2:白色条带? | A:过曝光、信号过强。建议缩短显色液反应时间及曝光时间。也可通过降低抗体稀释比例来降低信号强度。 |
Q:条带问题3:非特异性条带? | A1:一抗特异性差,导致非特异性结合,建议尽量选用单克隆抗体。 |
A2:二抗非特异性结合,建议尽量选用去除其他种属吸收的二抗。 | |
A3:蛋白样本聚集,蛋白变性以后,可形成线性结构,分子量正确;若蛋白样本聚集,则可产生分子量不正确的聚集结构。 | |
A4:样本中沉淀,离心后再上样。 | |
A5:蛋白浓度过高,上样量不宜过高,建议不超过20ug。 | |
Q:条带问题4:无条带或条带弱? | A1:转膜不当导致蛋白遗失,在胶和膜可能存在气泡,导致蛋白遗失。 |
A2:由温度或其他原因导致抗体可能失活。一般情况建议一抗和二抗在-20度保存。 | |
A3:二抗来源选择不正确。需要针对一抗来源,选择正确来源的二抗。 | |
A4:抗原抗体本身结合力比较弱。 | |
A5:有一些封闭剂如脱脂奶粉有可能会封闭一些蛋白。建议可选择BSA等其他封闭剂。 | |
A6:叠氮化钠污染导致。 | |
A7:显色液失活导致。 |